无缝衔接!“苏超”战火刚落,十三城已经为明年“卷”起来了
江苏的足球“江湖”,风云再起。首届“苏超”的“盟主”泰州,已向天下豪杰发出“英雄帖”;上届的“失意者”们,正摩拳擦掌,广纳贤才,意图东山再起……
从招球员到聘帅才,从练内功到塑形象,一场席卷全省的足球“军备竞赛”全面升级,2026“苏超”的剧本,似乎从一开始就写满了“悬念”与“野心”。

马不停蹄
从一鸣惊人的“黑马”,到加冕苏超新王——泰州队上演了一黑到底的奇迹。夺冠的狂欢余温尚存,这座新科冠军城市已迅速行动。就在昨日,泰州市发布2026苏超球员全国招募令,以“战袍未冷,征鼓再鸣”的昂扬姿态,正式拉开新赛季备战的序幕。
招募令面向全国,条件清晰:年龄16至40周岁,男性,并需满足泰州籍,或在泰就业求学等严格的身份认同条件。即便是现役职业球员,只要与泰州有深厚的渊源,同样欢迎归乡效力。即日起至11月30日的报名窗口,显示了泰州希望尽早组建队伍、稳固并提升阵容深度的决心。这支冠军之师仿佛在宣告:新赛季,他们的目标是卫冕。
群雄并起
泰州的发力,只是全省备战热潮的一个缩影。首届“苏超”的成功,彻底点燃了江苏各个城市的足球热情与荣誉感。
镇江、宿迁等地也已发布球员招募公告。其中,在首届联赛中战绩不太尽如人意的镇江,毫不气馁,誓要组建“精锐之师”,为新赛季“刷新战绩、为城市荣誉冲锋”。宿迁同样广发“英雄帖”,招募愿意为宿迁荣耀而战的优秀球员。
备战工作远不止于球员招募。止步八强的连云港队,显然不满足于现状,已将选帅目光投向更高层面。他们公开招聘男子一线队主教练,报名者除需持有一定级别的教练员资格证书外,还应对“苏超”有深刻了解,需善于建设人才储备体系,并明确提出“晋级八强则自动续约”的成绩目标,其雄心可见一斑。薪酬采用“基本薪酬+奖金”的模式,也体现了市场化和激励导向。
而首届苏超中“输了比赛,赢了流量”的常州,则展现出了更为系统性的长远布局。9月,常州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,由市主要领导揭牌,凸显了城市高层的重视。根据公开信息,该机构的成立是常州为明年“苏超”布局的关键举措之一。根据计划,常州将招募3-5名省运市队主教练、5-6名青训助理教练、2-3名守门员教练以及若干常州城市足球队运动员(青训储备人才),旨在“提升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”,为城市足球打下坚实基础。
形象升级
除了硬实力的补强,各城市也愈发注重球队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视觉形象的升级。一股征集队徽、队歌、队服、吉祥物的风潮,正席卷苏超各参赛队。
苏州在“苏超”常规赛结束次日便火速启动队徽、队服设计征集,宣告自2026年起将以全新形象出征。扬州、镇江、常州也紧随其后,纷纷加入视觉形象升级的行列。
征集要求中,“融入明确的地域文化元素”“体现足球运动精神”“高辨识度和广泛传播力”成为共同关键词。未来,常州的“龙城”图腾、古运河,其他城市独有的历史文脉,或许都将浓缩于方寸队徽之上,回荡在激昂队歌之中。这不仅是球队视觉形象的焕新,更是城市文化在绿茵场上的集中展示与竞争。
据江苏省体育局此前透露,明年“苏超”的开赛日期将从5月中旬提前到“五一”假期,确保赛期覆盖“五一”和“十一”两个长假。同时,将对各队年轻球员出场数量做出明确要求和规定,通过政策引导各队加大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力度。
明年的“苏超”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,一起拭目以待吧!





发表评论